
成立于2010年,苏州真懿精密器械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的医疗器械合同制造商企业,致力于为植入、介入类微型零部件加工及医疗器械组装。
与国内同行从几毫米起步不同,真懿从一开始就专注在1毫米以下的微型零部件生产,从而积累起巨大的市场优势。

苏州真懿精密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波
合作之初,好事多磨
2014年,真懿的一家客户即将进行厂址搬迁,原本充裕的交货时间大幅提前,这让真懿突然面临巨大的生产压力。
真懿设备工装经理孟德辉说,当时这个客户的需求是在0.5mm的圆棒上面开一个0.4mm的槽,单边的话只有0.04mm-0.05mm。这是什么概念?“0.08mm基本上就是我们人的一根头发丝的厚度,也就是说我们做这个零件就相当于在头发丝上面去雕刻,当时真的完全超出我们常规的认知。”
真懿总经理王金波心急如焚。“我们发现,国内可用的资源非常少,我们也联系了一些日本、德国和美国的机床公司进行产品试样,但结果都不是很理想。”偶然的一个机会,王金波了解到瑞士机床公司托纳斯的重型车削机床十分不错,特别适用于微小型零部件的加工,与真懿的需求尺度匹配度也特别高。因此,王金波特意前往托纳斯公司进行进一步的沟通。
托纳斯贸易(上海)有限公司区域销售经理黄欣春回忆道,当时正好是托纳斯第一台Swiss Nano机型进入中国。“我们就在Nano机型上为真懿试制了这批零件,效果非常理想。”王金波当即拍板,采购这台Swiss Nano。但作为当时国内唯一的一台Swiss Nano机型,这台机床还承担着在展会展出的任务。
“所以那个时候这台设备很忙的!一会儿去广州参展,一会儿去上海参展,中间空余的时间才拿到厂里生产。但即使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,我们还是按时交付了第一批的样品。这项技术的攻关成功,也奠定了我们后续持续地采购托纳斯机床。”真懿管理部副总经理唐勇说道。
到目前为止,真懿共采购9台托纳斯Swiss Nano机床,每台机床都可保持24小时连续运转,极少出现意外停机等现象。始终如一的稳定性和精度得到了真懿技术员工的一致好评。

9台Swiss Nano在真懿的车间里稳定高效的运行着
难加工材料,定制化生产
众所周知,植入介入器械对零件的材料属性有很高的要求,除了常规的不锈钢303、316,还使用镍钛、铂铱等机制性能好的合金材料。但这些材料的共性就是可塑性差,再加上零件的尺寸极小,结构复杂多变,加工难度更是可想而知。
针对真懿的这些加工需求,Swiss Nano都能一一满足。黄欣春介绍说,SwissNano采用的是对称性的铸铁结构,运动结构包含6个直线轴和2个独立刀具系统,3个直线轴的背轴可实现对背面加工进行精细微调,可完成车削和钻削、切削/去毛刺以及粗/精加工的同步进行;可执行高增值加工,例如滚齿、多边形铣削加工、螺纹铣削以及内螺纹旋风铣;短程热循环与机床热管理也保证了机床的热稳定性。

除此之外,托纳斯还为真懿提供了一系列的辅助,包括强大的备件库,模块化的铣削、钻削、螺纹刀具以及切换备件、真空吸出易碎和/或小型工件的工件回收系统,不仅解决了精密加工中出现问题,而且大大缩短了零件打样的加工周期。
携手同行,展望未来
不少专家认为,未来10年,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十年。一方面,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问题越发重视,而另一方面 ,随着机器人以及AI技术的应用,以微创介入为代表的一批医疗技术也变得流行起来。在王金波看来,未来真懿还是坚持集中在植入介入器械领域。而在这个领域里,产品的小型化和功能的集成化将是两大趋势。
“这两个趋势要求我们的基础设备,第一能够提供更多的选项。第二在加工控制和监测能力上,更智能化,更加直观。未来我们可能需要我们的供应商在方面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帮助。”王金波说道。

真懿总经理王金波(左二),管理部副总经理唐勇(右一),设备工装经理孟德辉(左一)和托纳斯区域销售经理黄欣春(右二)在车间内的SwissNano机组前
对此,托纳斯区域销售经理黄欣春表示完全认同:“在Swiss Nano中搭载了托纳斯自主研发的TISIS软件,能够帮助企业实时监控设备的状态,包括生产过程、产能的统计以及设备异常的分析,我们已经着手做了一部分工作。下一步,我们也将帮助真懿将所有的设备集成在TISIS软件上。这样整个生产的运行将更加顺畅,真懿的制造能力也将不断提升。”
(文章by Ringier)